“今年春色好,应为剪刀催”,品味着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把剪刀,顷刻便在一张红色薄纸上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这种指尖上的剪纸艺术,也许你会在电视上、艺术馆经常见到,但市第三小学学生近日却零距离感受到了这种指尖上的艺术传承。
11月5日下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剪纸”陈氏第八代传承人彭清走进宣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学校——宣城市第三小学,为五年级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彭清,皖南陈派剪纸艺术传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她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人文景观等,其作品简洁,层次分明、刀法多变,主要作品有《金陵十二钗》、《鳄鱼的传说》、《双塔寺》、《李白》等。2008年她的剪纸精品《回娘家》以反映新农村小两口带着孩子驾着汽车回娘家的新颖题材和精巧的图案而荣获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展优秀奖。
今年4月,市第三小学成功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剪纸进校园项目学校。5月,学校制定了2015学年度传承活动规划,明确传承方式、进度和安排等,并将皖南剪纸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纳入学校日常教学活动计划,成立兴趣小组,每周安排1节课。宣城市骨干教师、宣州区美术学科带头人、学校专职美术教师曹锐负责对剪纸理论与技艺进行指导与传授。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学校现场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艺。组织学生参观皖南剪纸馆进行课外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活动。
彭清表示,作为皖南陈派剪纸艺术传人,传承和保护宣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责任与义务,她将配合学校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每两周一次到项目学校现场教学,传授非遗知识和技艺。
“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培养广大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意识。”市三小校长刘正厚说:“学校将皖南剪纸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立足一校多品,形成办学特色。”(曹锐)(注:本稿选登在2015年11月6日宣州教育网新闻动态 网址如下:http://www.xzjy.net/NewsBoard.asp?newsID=3903和2015年11月6日安徽省文明网 网址如下:http://xc.wenming.cn/wcnr/sxjy/201511/t20151106_2107030.html和2015年11月10日《皖南晨刊》网址如下:http://epaper.xuanwww.com/wnck/html/2015-11/10/content_123282.htm?div=-1和2015年11月16日安徽省文化厅,网址如下:http://www.ahwh.gov.cn/zwgk/bmdt/stgz/38256.shtml和2015年11月25日《今日宣州》,网址如下:http://www.xuanzhou.gov.cn/xzzk/20151125d1053d5/201511/content_178257_1.html
)












|